(1) 笔
毛笔有“四德”禁忌论,即“尖、圆、净、健”。禁伦:锋利:指笔在一起时的尖头。笔尖易于书写,边缘锋利,更加生动。买一支新钢笔时,头发有胶水聚合,很容易区分。检查旧笔时,先把笔弄湿,收集头发,然后才能分辨出秃顶。
圆:指笔毫圆满如枣核之形,就是毫毛充足的意思。如毫毛充足则书写时笔力完足,反之则身瘦,缺乏笔力。笔锋圆满,运笔自能圆转如意。齐:指笔尖润开压平后,毫尖平齐。毫若齐则压平时长短相等,中无空隙,运笔时“万毫齐力”。因为需把笔完全润开,所以选购新笔时无法检查这一点。健:即笔腰弹力。将笔毫重压后提起,看是否能随即恢复原状。笔有弹力,则能运用自如:一般而言,兔毫、狼毫弹力较羊毫强,书亦劲挺峻拔。在毛笔大小选用的问题上,股原则是宁可大笔写小平,而不应小笔写大字。小笔写大字,虽对笔法“刮的变化易于控制,但必然会用到毛笔的根部进行”,导致“窘态毕现”。
(二)墨在人工制墨之前,-般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作为书写材料。墨的发明大约晚于笔。史前的彩陶纹饰、商周的甲骨文、战国的竹木简腰、春秋的缣帛书画,都有使用天然墨的遗痕。墨分“油烟”和“松烟”两种,油烟墨主要用桐油烧烟加工制成:松烟墨用松枝烧烟加工制成。油烟墨的特点是色泽黑亮,有光泽:松烟墨的特点是色乌,无光泽。历代制墨名家中,享名最盛者为南唐李廷理,相传其所制之墨质地之坚硬,不亚于石墨,且“能削木,误坠沟中,数月不坏”。后世之制墨名家尚有北宋潘谷、元代吴国良、明代程君房和方于鲁、清代曹素功和胡开文等。墨锭具“质细、胶轻、质坚、墨色黑亮、味香而等特性为上品。目前,市面上有多种书画用墨汁,如“中华墨汁”、“一得阁”、“曹素功”、“红星墨液”、日本产的“玄宗墨液”等,可以代墨锭使用。但墨汁在墨色光泽、变化及寿命等方面不如墨锭磨出的墨汁好,所以多数名家偏爱使用墨锭磨墨,且以陈墨为价值。
(3) 根据近年来的考古发现,纸出现在西汉时期。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工艺。目前出土的古纸有西汉早期的方马潭纸、西汉中期的灞桥纸、仙泉纸、马面湾纸、巨岩纸,西汉晚期的墨字体。想想海滩斜坡纸。这些纸早于禁伦纸,历史上有“滑如春,冰如茧”之称,与朝廷球墨齐名。“现代书法纸”有两种。但是周围的房地产报纸。宣纸是以安徽省宣城市的名字命名的,但宣城市本身并不生产“合适的纸”。然而,它们都以宣城为配送中心,所以被称为日用宣纸,可分为三种:生宣纸、熟宣纸和煮宣纸。
盛宣义能让笔墨变幻莫测。熟宣纸是用明矾胶做的。纸张不含水,应为中小型。用楷体书写大字也可以使笔画有力而细腻,但容易患上刻字薄的病。煮熟和熟睡的宣纸——介于生宣纸和熟宣纸之间的一种半熟纸,兼有两者的优点。除了宣纸,一些书法家还喜欢用丝绸和丝绸写字。丝绸和宣纸的质地不同,也有两种:生的和熟的。宣纸很贵。书写时一般使用粗边纸和元书纸。毛边纸的原料主要是竹子,有黄色的牙齿。质地优良,吸水性适中,价格低廉,深受欢迎。
(四)砚砚是磨墨时用的。砚要细膩滋润,容易发墨并且墨汁细匀无渣。砚有石砚、陶砚、砖砚、玉砚等种类之分,最负盛名的是广东产的端砚和安徽产的歙砚。端砚为砚之上品,产自广东高要城斧柯山,唐之前属端州,故得名。端砚的优点:一是下墨,二是发墨,三是不损毫。歙砚与端砚并称,因产于古歙州(今安徽婺源县)而得名。现台不仅有实用价值,还有很大的玩赏价值。古代文人雅士竞相藏现,成为一种风尚。宋代苏东坡、米芾都赏砚爱砚,清代高凤翰还著有《砚史》。在古代的文房书斋中,除笔、墨、纸、砚这四种主要工具外,还有一些相配套的其他器具,较为常见的有:笔掭:又称笔砚,用于验墨浓淡或理顺笔毫,常制成片状树叶形。臂搁:又称秘阁、搁臂、腕枕,写字时为防墨沾污手,垫于臂下的用具。呈拱形,以竹制品为多。笔简:笔不用时插放其内。材质较多,瓷、玉、竹、木、漆均可用以制作。或圆或方,也有呈植物形或其他形的。笔洗:笔使用后在笔洗内濯洗余墨。多为钵盂形,也作花叶形或其他形。墨床:墨研磨过程中,供临时搁墨之用。镇纸:又称书镇,作压纸或压书之用,以保护纸、书面的平整。砚滴:又称水滴、书滴,贮存砚水供磨墨之用。印章:用于钤在书法、绘画作品上,又名号章闲章等,多以寿山石、青田石、昌化石等制成,也铜、玉、象牙章等。印泥:用于书画作品的钤印,印泥一定要讲究,好印泥能与墨宝交相辉映。
这是书法家必备的知识。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快速保存!